close





低利率不變 房市不墜 2007年03月16日





















彭培業認為,住的需求依然強勁,加上利率也處於低檔,只要做好財務和購屋計劃,就能輕鬆購屋。張哲偉攝
圖片: 1 / 1




自有住宅率逾87%
前幾天,一位朋友請教我:「台灣人的競爭力在哪?」我回答:「台灣人最厲害的,就是可以不吃不喝,尤其是台北人,因為在台北買房子動不動就要不吃不喝好幾年」。雖然這是個玩笑,但卻反映出台灣人購屋壓力,但值得疑慮的是,有這麼嚴重嗎?












需求熱絡
在1996年,台灣平均國民所得是1萬3527美元,到了2006年,增加到1萬6098美元。10年來,國民所得只增加2000多美元,扣掉通貨膨脹,台灣國民所得等於在原地踏步,但是奇妙的是,台灣房市卻可以強強滾;建商拼命蓋,民眾搶著買,原因何在?





購屋壓力數據偏頗
行政院經建會剛公布最新1季的台灣住宅需求動向指出,台北人要8.8年才買得到1棟房子,而且是在不吃不喝的前提下。若真的有這麼多要人不吃不喝,那何以台北市房子還是賣得火熱?因為很多人忽略利率持續低檔,低利率提升購屋動力,以房價所得比來定義台灣購屋壓力,等於是以蠡測海,當然測來測去都測不準。所以我要強調,別小看台灣人購屋能力!
到底「合理房價」是多少?我們知道,已開發國家房價約為年所得的2~4倍,在台灣約4~6倍,這是一般最常用的房價所得比,但是這都只是對於現象陳述。
目前計算方法,是針對「平均收入以及可以負擔起購買自用住宅的價格」來衡量合理房價,但是事實上,不同所得階層所面對的住宅支出比例、融資、貸款條件等都會不同,僅針對中等收入家庭來衡量合理房價,有失客觀!





保值性商品受歡迎
另外,台灣在「三低效應」下,房價還不至於壓抑民眾購屋需求與購屋意願,加上油價不斷上漲,民眾紛投資轉向「保值性商品」,相信有房地產概念的人都知道,這就好像每坪100萬元的房子,不可能明天跌到剩下每坪10萬元,就算跌到90萬元,只要不賣出就沒有損失。另一個概念,原本會有1坪100萬元的實力,一定有他的交通優勢與保值性,而且未來可能有1坪130萬元、150萬元的實力。
現在台灣的自有住宅率高於87%,這表示只有13%不到的家庭在租屋,我們強調市場並非不願意接受房價,很簡單的道理,就是「民眾有住的需求!」相信大家都懂,「是需求帶動市場,並非市場造就需求」,但是最後我還是要提醒讀者朋友,買房子不可好高騖遠,如果要資金不足,硬追每坪80萬元、90萬元、100萬元的房子,就算天天只吃泡麵、啃饅頭,一樣買不起!但相反地,如果做好自己的購屋計劃與財務規劃買房子沒這麼困難,相信台灣人一樣可以吃吃喝喝,輕鬆購屋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柯敏華 的頭像
    柯敏華

    大家房屋 土城海山加盟店 柯敏華(不動產買賣租賃)

    柯敏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